您當前位置: 首頁  >  黨建專欄  >  “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
【“五一勞模談”系列報道之一】艱苦奮斗決心扎根基層,只爭朝夕奉獻養豬事業——記省食出寶山豬場總經理劉定發同志
2020-05-01

【“五一勞模談”系列報道之一】艱苦奮斗決心扎根基層,只爭朝夕奉獻養豬事業——記省食出寶山豬場總經理劉定發同志


【“五一勞模談”系列報道之一】艱苦奮斗決心扎根基層,只爭朝夕奉獻養豬事業——記省食出寶山豬場總經理劉定發同志

今天是“五一”國際勞動節。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劉定發同志用青春人生的實際行動,詮釋出勞動最光榮、勞動最美麗、勞動最偉大的豐富內涵。
【勞模寄語】中華民族復興需要依靠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樣需要依靠勞動來創造。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勞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那些身懷絕技的‘大國工匠’們,即使是在最基層、最普通、最平凡的崗位上,只要能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將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做到經典,就一定能取得事業的成功,在勞動中體現自己人生的價值。


畜牧板塊是省食出兩大主業板塊之一,是廣新控股集團及省食出近年重點發展的板塊之一,在非洲豬瘟、新冠病毒蔓延的特殊時期,不辱使命,全力以赴為黨為國分憂,為保障港澳地區食品供應和繁榮穩定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多次獲得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專函與澳門中聯辦的專程致謝。畜牧板塊所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廣新控股集團黨委、省食出黨委領導的支持和全體畜牧板塊員工的努力和付出。


劉定發同志,便是畜牧板塊中一名典型的代表。他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作為一名博士研究生,長期扎根生產一線,任勞任怨,2018年獲得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評選的“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19年獲得廣東省委宣傳部評選的“南粵最美職工”和廣東省總工會評選的“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是省食出一線職工的模范代表。



扎根基層

無怨無悔




本著干一行愛一行的理念,劉定發非常熱愛畜牧業,勤于鉆研,把全部精力都放在這項工作上。他說:“我個人覺得搞農業科研,應該要跟廣大農村,跟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把科研真正做實。”寒來暑往,冬去春來,劉定發同志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畜牧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精神。他主動放棄大城市的安逸生活,毅然來到汕尾地區工作,汕尾是革命老區、全國十三塊紅色革命根據地之一,也是廣東省內欠發達地區。


【“五一勞模談”系列報道之一】艱苦奮斗決心扎根基層,只爭朝夕奉獻養豬事業——記省食出寶山豬場總經理劉定發同志


劉定發在工作崗位上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堅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將科研成果應用于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實踐中”的要求,把科研成果快速轉化為生產力,采取"公司+基地+貧困戶"的模式,致力于精準扶貧工作。


他總是把素不相識的農民當兄弟當親人,不僅通過項目“精準扶貧”,而且通過技術指導、開培訓班等方式進行“扶智”和“扶志”,提高貧困戶的生產技能和脫貧信心,從而加快貧困戶脫貧致富步伐。公司在肇慶高要、梅州等合作建設規模60萬頭豬的養殖廠,造福地方。他發揮知識優勢,加強技術指導,深受當地歡迎。


當了解到當地希望小學—波聯小學年度資金困難,優秀教師和學生沒有年終獎勵,便決定以公司名義贊助學校,獎勵優秀教師和學生,又以個人名義進行贊助,發展教育事業。近年來,他通過技術合作、幫扶等方式帶動2100多戶農民脫貧致富,帶動300多家同行企業應用種養新技術,進一步提高了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頭作用,充分展現了講責任、勇擔當、甘奉獻的勞動模范本色。



攻堅克難

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公司的農業產業化基地都是坐落在荒山野地,要動員其他優秀人才扎根創業,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基地建設過程中,農民常常因為利益而阻工,需要付出大量心血盡力化解矛盾;農業基地曾經正面遭受14級臺風的襲擊而幾乎夷為平地,斷水斷電20多天,大家的正常生活都難于保證……面對種種困難險阻,他不僅沒有退縮,反而更加堅定了干事創業的信心和動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劉定發同志在攻堅克難中不斷前行,面對災情,他指導員工抗風救災,及時恢復生產設施;為防控非洲豬瘟,與全場員工吃住都在豬舍里面,幾個月都沒出豬場大門……


【“五一勞模談”系列報道之一】艱苦奮斗決心扎根基層,只爭朝夕奉獻養豬事業——記省食出寶山豬場總經理劉定發同志


經過幾年的艱苦奮斗,生產基地從小規模傳統農場發展成為現代化大型農牧企業,在廣州、汕尾、河源、梅州、肇慶公司養豬事業遍地開花,從平地養殖到樓房養殖,公司發展規模步步提高,養殖基地由原來的3家增加到現在的10多家,有望三年達到年產豬苗100萬頭的目標。


劉定發忙碌的身影每天都會輪流出現在各生產基地現場,多個基地先后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供港澳注冊飼養場”“廣東省菜籃子基地”等稱號。生產基地形成以養殖為主的生態循環農業,以零污染、零排放、科學種養且95%的產品銷往港澳而聞名廣東,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高質量發展。



建立研發平臺

取得豐碩成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劉定發肩挑科研和開發的雙重角色,以生產為導向,不斷提高科研硬實力,特別在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的研究、生豬規模養殖新技術的研究、養殖技術推廣和成果轉化方面取得顯著的成效:近年來建立了2個省級企業工程技術中心、2個省級產業技術創新聯盟、1家高水平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個廣東省博士工作站、1個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等科研平臺。


【“五一勞模談”系列報道之一】艱苦奮斗決心扎根基層,只爭朝夕奉獻養豬事業——記省食出寶山豬場總經理劉定發同志


劉定發個人在科技創新領域也取得了出色成績:主持廣東省重大應用專項等科研項目共20余項;發表論文80多篇;獲得3項省級科技成果,成果總體技術全部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部分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申請和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6件;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等省部級獎勵11項;榮獲“南粵最美職工”“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稱號。



依靠技術創新

成為行業標桿



劉定發提出“科研依靠企業做實、企業依靠科研提高,科技不立,企業不興”的思路,搞開發和辦企業,唯有不斷求創新、研新、出新,一新創始,一新又萌,才能使企業始終保持一股全新的、向上的生機和動力。


去年以來,受土地、環保、政策等的限制,公司養豬事業發展受阻,為破解這一難題,他主持實施了發展樓房養豬項目,引進專業團隊,探討樓房養殖新模式,充分挖掘養殖潛力,初步形成了一套樓房養豬技術新體系。


【“五一勞模談”系列報道之一】艱苦奮斗決心扎根基層,只爭朝夕奉獻養豬事業——記省食出寶山豬場總經理劉定發同志


同時,劉定發積極主動與科研院所開展廣泛合作,形成“研-學-產-推”的優勢互補合作模式。經過多年科技創新,企業擁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一是規模豬場安全、高效、清潔生產技術。通過合理的工藝流程和健康養殖技術研究,活豬養殖技術已經達到了豬場版4.0,形成養殖全過程可追溯,實行無抗養殖,活豬達到出口標準,生產效率比同行業高6倍;二是養殖糞污高值化利用技術。主要從厭氧發酵、凈化提質和對發酵剩余物的高值利用等方面集成了養殖糞污高值利用技術模塊,實現了廢物資源化利用、產生清潔能源和生產有機肥;三是全生態鏈資源循環利用農業體系集成技術。集成了“豬-沼-茶”等多種全生態鏈資源循環利用農業技術體系,使得種養業的成本大大降低、效益大大提高。



注重人才培養

打造高效團隊



企業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的競爭,高效的團隊是企業發展的保障,是企業效益的源泉和動力,一個企業想要蓬勃發展,必須有一支高效的人才隊伍做支撐。


劉定發深知這一道理,他一手抓發展,一手抓人才培養,把培養人才與企業發展工作很好地結合起來,通過一對一言傳身教,培養出一批農業技術人才,打造了一支思路清晰、素質過硬、技術高超、團結奮進的高績效團隊。以“夯實研發實力、體現技術優勢、充分結合產業”為人才隊伍建設原則,形成了頂尖專家、顧問專家、技術專家、操作技工四層人才金字塔結構,構建了從科技研發-技術研究-成果應用完整人才鏈條。


【“五一勞模談”系列報道之一】艱苦奮斗決心扎根基層,只爭朝夕奉獻養豬事業——記省食出寶山豬場總經理劉定發同志


“劉總沒有那種領導的架子,對人比較平和,我當時選擇來公司工作,就是被劉總這種干事創業的熱情、做人做事的態度所吸引,被團隊一心一意搞科研的氛圍所吸引”?,公司員工每每談到劉定發、談到團隊,都感到無比自豪。


他帶領的團隊,人人爭當先進,人人具有競爭意識與合作意識,員工們之間相互協作,相互幫助,相互支持,團結氛圍濃,學習氣氛濃,成了一支敢打硬仗的高素質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