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創新驅動
寶山豬場:依靠科技創新,將養豬打造成高大上的光輝事業
2017-04-21

前不久,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公布了廣東省2016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名單,汕尾寶山豬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山豬場)在汕尾地區的兩個生產基地雙雙進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2016年寶山豬場在科技創新上取得的成果斐然,除了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之外,還包括:(1)榮獲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單位排名第一),獲獎名稱“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與糞污處理及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研究”;(2)榮獲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一等獎(單位排名第二),獲獎名稱“農業廢棄物高效制備生物燃氣技術的推廣與應用”;(3)科技成果“生態循環農業關鍵技術集成及產業化”通過科技成果鑒定,整體技術達國內領先水平;(4)建立了“廣東省生豬標準化養殖(寶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并通過了廣東省科技廳的認定;(5)組建了“汕尾市現代畜牧產業研究院”,并在民政局登記成立;(6)牽頭成立了“廣東省生態循環型畜牧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參與單位包括暨南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20多家單位,該技術創新聯盟獲得廣東省科技廳的認定。這些科技創新成果的取得,標志著寶山豬場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推進集成產業化”的策略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將養豬從傳統的“臟、亂、差”打造成了“高、大、上”的光輝事業。


一、在行業中的技術水平和地位


寶山豬場有限公司是一家國有企業,是廣東省食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企業,目前有汕尾城區和海豐兩個生產基地。寶山豬場以良種、良料、良法及有效的獸醫衛生保障體系作為現代養豬業的核心,同時,將科技創新作為核心中的核心。通過構建科技創新體系來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著力提高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做優做強養豬業,實現寶山豬場又好又快地發展。近年來,豬場通過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生產規模擴大了10倍,將寶山豬場建設成了廣東省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養豬企業之一,先后被評為“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廣東省100家農產品出口示范場”、“農業部畜禽標準化飼養場”、“廣東省300家菜藍子基地”、“廣東省300家重點豬場”、“供港澳活豬注冊飼養場”、“廣東省健康與衛生合格豬場”、“華南農業大學科研和實習基地”、“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第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賽區)”優秀企業等。


寶山豬場擁有良好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同時也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交通優勢。豬場以現代化、規范化、高標準、嚴要求、高品質、高效益為目標,兼承“誠信、盡責、祥和、競進”的企業精神,嚴格執行國家農業部及質檢總局的相關規定,嚴格按照出口港澳活大豬生產場和無公害農產品的要求,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生豬品質優良,在港澳市場名例前茅。


二、產學研合作情況


寶山豬場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在產學研合作過程中,始終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體系;構建有效的產學研合作機制,確保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長期有效運行;密切結合并充分利用企業的優勢,使科技成果盡快變為現實的生產力;堅持市場化取向,建立扎實的產學研合作項目載體;建立職責明確的風險共擔機制。


在合作過程中建立起風險共擔機制,明確各方的責任權利義務,讓研發者最大程度降低研發風險性;圍繞科研項目需求開展多種形式、多種層面的合作堅持多元化合作,擴大產學研合作范圍;堅持緊密性合作,提高產學研合作深度。


特別是近三年來在產學研合作方面的力度更大:一是與華南農業大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暨南大學等多家知名院校建立了產學研合作,在畜禽疫病防控、養殖管理、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方面開展研究;二是建立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目前擁有畜牧、獸醫、動物營養、環保等專業的科技特派員9人,大部分擁有博士學位和高級職稱;三是聘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關行業專家組成專家咨詢機構,為豬場提供技術咨詢和科技培訓;四是聘請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關行業專家參與豬場技術攻關、成果轉化、技術推廣及技術培訓工作;五是與有關科研院所進行聯合研究開發,通過技術引進、技術轉讓等多種形式吸收、消化國內外有關養豬業高新技術方面的最新成果;六是利用豬場具備的科研條件、資金與人才優勢,完善的科技服務體系,搭建開放的科技創新平臺,更廣泛地開展交流與合作,推動本企業技術進步。


三、科技成果及成果轉化情況


寶山豬場近三年主持或參加了中央畜禽標準化健康養殖扶持項目、省委組織部振興粵東西北地區“揚帆計劃”項目等省市級科研項目10多項,在生豬標準化、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生物安全防控、生態循環農業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三年投入研究經費用總額784.55萬元,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比例為6.44%。通過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1、“生豬標準化與糞污處理及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研究”科技成果


由暨南大學教授莫測輝等七位國內知名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項成果促進了我國生豬養殖業的規范化發展,對于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與糞污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整體技術上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該項成果在標準化養殖的基礎上,首先從豬場設計和養豬生產工藝上采取節水型的方案,從源頭減少污水的排放,同時針對規模化豬場廢水氮磷含量高、固液混雜、有機質高等特點,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單項新成果、新技術為基礎,以技術突破-工藝組合-參數優化-工程應用為主線,主持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標準化養殖場 生豬》(NY/T2661-2014);獲得國家發明專利6項、發表論文多篇,其中影響因子較高的SCI論文6篇;研發出一種COD去除效率高、沉降速度快、無毒無殘留的淀粉基復合絮凝劑;研發一種能在接近中性條件下20分鐘內對大腸菌殺滅率高達到99%的類Fenton殺菌消毒技術;開發出一套適用性強、以“強化絮凝-厭氧發酵-接觸氧化-類Fenton催化消毒”為核心的能源生態型規模化豬場廢水處理工藝。?


該成果技術是實現集約化豬場污水減量化排放、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的有效手段,通過把“資源—產品—消費—污染排放”的單向線性流動農業生產模式改變為“資源—產品—消費—再生資源”的自然生態循環利用模式,建立起以沼氣為紐帶、以養豬為中心,集種植、養魚、農產品加工為一體的生態農業系統,達到系統內部物質和能量的多級利用和循環,進一步加快集約化豬場從環境污染型的生產過程向環境友好型的清潔化生產過程轉變。


該成果用于規模化養豬場廢水的處理與回用,累計處理廢水規模1800 m3/d,累積減少水費360萬元、排污費60萬元,產沼氣1095萬m3、有機肥4.05萬噸、沼液162萬噸,產生直接經濟效益約3600萬元,取得了較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效益。


2、“生態循環農業關鍵技術集成及產業化”科技成果


在該成果鑒定會上,由中山大學博士生導師劉小紅教授等多名國內知名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聽取了項目成果匯報、審閱了相關材料、考察了現場后,一致認為項目項目研發和集成了生豬標準化養殖、有機肥生產和水肥一體化等生態循環農業關鍵技術,項目區生豬綜合養殖效率提高了20%以上;實現了種養結合,節省水電成本15%以上;減少了化肥和農藥的使用,茶(果)生產成本節省了30%,產品價格提高了20%。


通過產學研聯合協作,創建了“養豬-沼氣-養魚-種茶-種果蔬-種名貴林木”的立體農業經營模式,推行了“公司+基地+農戶+標準化”的產業化開發模式,開發出無公害生豬、特色紅茶、綠茶、沉香茶、火龍果等產品,獲得市級金牌產品和省級“名特優產品”等稱號,取得較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項目發表論文40多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4項,形成了一套適合華南地區的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項目總體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四、謀劃未來


未來幾年,寶山豬場將立足于現有的科技資源,開展以高效生豬養殖技術、動物疫病防控技術、營養飼料的研發、優質豬肉產品研發、生豬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究為內容的技術創新活動,建立先進的生豬養殖技術體系和與之配套的科技服務推廣體系和生豬工程技術人才培訓體系。選擇技術成熟、適用性強、效益顯著的科技成果進行轉化,加快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提高產業化發展水平。通過以上措施,將寶山豬場逐步建成為養豬科技成果轉化中心,養豬新技術應用示范與推廣中心,養豬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培訓中心,為公司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逐步實現人才、技術、經濟三個良性循環和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