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望“十三五”奮斗歷程,廣新集團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聚焦主業,脫虛向實。聚焦“十四五”發展征程,圍繞實現全省總定位總目標,集團加快實現研發機構全覆蓋和研發成果申報全覆蓋,緊跟新一輪產業變革步伐,努力構建科技創新生態圈,推動實現企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 01 成果引領,點燃創新引擎
?????? 集團搶抓全省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和培育“雙十”戰略性產業集群的重大機遇,以科技創新打造發展優勢,不斷增強企業活力、創新力、競爭力。
?????? 一是營造創新文化氛圍。集團構建以“奮進共生”為核心的現代企業文化體系,培育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近年來集團科技創新成果豐碩,累計共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獎項超10項,其中,廣青科技“紅土鎳礦冶煉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獲評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生益科技“高端電路板微細加工技術與應用”項目獲評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興發鋁業、佛塑科技參與制定了多項國際、國家、行業和團體標準。集團積極開展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命名活動,首批為劉定發、尹幫伍等10個集團重點科研工作室進行了命名。
?????? 二是夯實科技創新基礎。著力打造“四個工程”:培育一批創新人才和團隊、建設一批重大創新基地、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一批優秀標志性成果。截至2020年底,集團擁有32家高新技術企業、11家國家級和39家省級研發機構,旗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國家級和省級研發中心數量均居省屬企業前列。廣泛開展產學研戰略合作,與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中南大學、省科學院等31家省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不同領域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其中,興發鋁業牽頭與上海交通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相關單位合作研發的“高性能鋁/鎂輕合金在交通運輸裝備中的應用研究”獲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
?????? 三是加大創新研發力度。“十三五”期間,集團在新材料、生物醫藥與食品、數字創意與融合服務領域共實施652個研發項目,新增知識產權607項,整體研發投入超過47.84億元。2020年,集團研發投入約18.23億元,為2016年的4.77倍,投入強度2.56%,科技創新水平持續提高。
?????? 四是加強關鍵技術攻堅。重點破解“卡脖子”難題,廣青科技是全球首家成功將鎳鐵和不銹鋼冶煉進行無縫對接的百萬噸級寬板不銹鋼生產企業;廣新離子束科技自主研發出國內首臺超薄柔性無膠覆銅板生產線及覆銅工藝,能夠解決6微米以下的超薄覆銅的生產難題;興發鋁業在國內首創了“全能智慧型掛鉤式幕墻系統”;佛塑科技研發的“無孔透氣熱塑性樹脂薄膜”解決了薄膜制備的關鍵性和共性技術問題;星湖科技開發的“I+G酶法清潔生產新技術”,形成了中國首創的工業化技術路線。
????? 02 項目帶動,釋放創新活力
?????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以廣青科技、興發鋁業、佛塑科技、星湖科技等生產制造企業為代表的科技型、創新型企業,已經成為集團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板塊的主要支撐。
?????? 一是助推陽江建設千億級合金材料產業集群。2020年陽江合金材料產業總產值突破700億元,廣青科技積極發揮“鏈主”企業作用,持續帶動上下游企業創新發展。加快推進廣東省高端不銹鋼研究院、材料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陽江分中心等科研機構的建設,搶占不銹鋼技術制高點,奮力解決陽江合金材料產業集群在核心技術、高端材料等領域面臨的“卡脖子”問題,助力推動陽江高新區晉級國家高新區。
?????? 二是加快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2020年集團制造業占營業收入比重超60%,積極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與華為合作對廣青科技、興發鋁業、佛塑科技等6家重點企業進行數字化情況調研,推進與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合作創建工業互聯智能聯合實驗室,努力構建自主可控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架構與技術標準,培育孵化制造業數字化賦能龍頭企業。
?????? 三是搶抓綠色低碳機遇形成創新聚合效應。超前謀劃對綠色低碳技術領域的投資布局,著力推動低碳轉型領域的科技創新,在新一輪制造業價值鏈重構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秉持價值投資理念,將綠色低碳轉型作為集團制造業企業打破發展慣性、重塑核心競爭力的重大機遇,真正做有價值、負責任、受尊重的一流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 03 平臺孵化,拓展創新航道
?????? 圍繞國家所需、國資所長的領域,廣新集團著力構建產業技術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培育新高地、創新創業人才聚集地,鼓勵企業部署基礎研究與應用技術研究,通過“軍令狀”“揭榜掛帥”等途徑獲取社會資源共同進行科技研發開發,推進創新聯合體、產業創新聯盟、公共研發平臺、雙創基地等各類創新載體建設。
????? 一是構建協同創新體系。廣新集團已建立以總部為引領中心、各科技型企業為發力引擎的科技創新體系。未來集團將積極聯合高校院所、產業上下游企業,構建創新聯合體,打造“1+N+X”三級創新體系,即與清華大學珠三角研究院和廣東省生產力促進中心合作,創建1個聯合創新中心本部;圍繞集團主業,以共同出資方式整合集團所屬科技型企業研發中心設立N個二級研究中心;結合產業發展,拓展與高校院所等戰略科技力量強化合作,設置X個三級聯合實驗室。
?
?????? 二是探索成果產業化機制。深化對市場需求和趨勢的研判及管控,探索發展科技創新PPP模式,尋找適用于競爭前沿技術的公私伙伴、適用于關鍵共性技術的企業伙伴、適用于技術轉移的轉移伙伴;解決科技創新“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問題,在產品和市場成熟后靈活選擇持續投入或適時轉讓,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融入民營資本關注產品市場化效果的優勢,提升科研產品從項目篩選、生產研發、到市場聯動的連貫性和完整性,提高成果轉化率和國有資本使用效率。
?????? 三是優化考評激勵機制。集團出臺了科技創新三年行動方案、促進科技創新實施方案、科技創新激勵細則(試行),探索推動將研發投入、創新績效作為重要考核指標。扶持對全省、集團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支撐作用的科技引領型產業化項目,加大對產生明顯經濟效益的科技團隊和科技人員經濟激勵和榮譽獎勵,并將研發投入、創新績效作為企業重要考核指標,極大增強了集團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內生動力。完善以創新、質量、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和正向激勵機制,對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研發平臺認定、在技術創新有突出貢獻的人員設立專項獎勵,加大中長期激勵力度,打通“管理人才”與“專業人才”雙通道職業管理體系,最大限度激發集團上下創新工作積極性。
??????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未來,廣新集團將繼續堅持創新引領,圍繞資本投資功能定位,提高政治站位,履行國企擔當,強化變革思維,展現攻堅魄力,加快建設成為有價值、負責任、受尊重的一流國有資本投資公司。